家不仅仅是座房子——丹麦巴赫夫人剧团演出记

[2019-03-12]
人气: 2,179

000

 

 

2017教学调研海报海报-4mX3m(出血30cm)

家是我所能记住的每一件事,

家是你任意一个你想去的地方,

家是你最爱的地方,

家 甜美的家,家就是我的家庭,

家是一个安宁的地方,

家是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

家是我离开又回来的地方,

家就是我的归宿,

家里有爸爸妈妈姐妹和我的猫咪,

家里有厨房里散发着咖啡的香味,

家是一首我永远铭记的歌曲。

家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体验与定义。

002

西外梦剧场成立以来首次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丹麦巴赫夫人剧团(ThetreMadamBach)的代表剧目就是《家》。在感恩节之际,西外宝贝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一首首中华古诗词让中西文化碰撞生花,千年间口口相传的韵律与远渡重洋的西方艺术在孩童稚嫩的音节中链接。

微信图片_20181123191412

过去几年里,巴赫夫人剧团经常受邀到世界各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为数以万计的孩子带去新鲜真实的感官体验。而漫长的旅程,也勾起了他们对于“家”的思念。于是他们开始收集各种不同的“家”的故事,创作了一个个独特、新奇的小房子,在这个小房子里汇聚了光影、音乐、动作、对话、自然界的万千元素,而观众们仿佛也进入其中,融为这小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最让人感动的是在剧尾,每一位孩子零距离观察了不同的《home》并与艺术家逐一交流。“家”跨越了国度、文化和时间,构建起一座共同的桥梁,让我们随行而上,不期而遇。

4X0A

《home》带给我们的不是排戏式的成果教育,而是一种体验、探索与个体对话的过程。就像教育戏剧大师Davis所说:让孩子在戏剧中探索生活问题。这也是儿童戏剧教育魅力所在。

“家不仅仅是一座房子 (Home is more than a house)”。

4X0A8253

这是《家》里,艺术家们一直重复的一句话。演出之后的工作坊里,艺术家带领着孩子们用纸盒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家。其中的一个环节,是孩子和家长们分别在小纸片上画出关于家的元素:一架钢琴,一只猫,一个篮球,孩子和妈妈。折叠好,慎重地放入到“家“的小盒子里。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是新鲜好玩的,对爸爸妈妈来说是一次柔软的内心探索。

微信图片_20181123190059

在这个空间里,家不再是一种语言解释,不再是一种抽象概念,而是一种真实的感受。这恰恰符合了4-6岁孩子的心智成长规律:他们的思维以直觉为主,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孩子们看到、听到、闻到、并在其中唱唱跳跳过的《家》,会形成他们的一种内在体验。这也正是西外梦剧场打造的初衷,通过儿童戏剧,给孩子一个关于生活体验的“入口“,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出一个奇妙的世界。没有对错,没有比较,只是沉浸其中。这些探索体验,终将成为他们的生命源泉,在未来令他们散发光彩。

微信图片_20181123190131

校长观后感:本出戏从孩子的视角,演绎了一场关于家HOME的戏。但这不仅是戏,而是孩子生活与生命中最依赖的情感源泉的展现,何为家?家是什幺?家的内涵与本质不是通过说教与概念道理呈现,而是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形象,声音,对话,动作,音乐,道具及各种熟悉而又亲切的生活中的点点滳滴而流淌出来。没有看戏观剧的感觉,而是置身于富于美感但又如此真实自然的课堂,”家”在演员与观众的交流中,一次次地被想象建构成孩子们能安身立命的温馨美好的心理与物理空间。戏剧化的课堂应是孩子们情感认知,身心发展的最好教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