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控制与低控制的课堂——林敏教育随笔15

[2016-10-24]
人气: 2,422
无疑高结构高控制的课堂保证了教学的“有序”,“齐整”,和“效率”,单位时间教学进度在“俩高”课堂的达成度是较高的。反观低结构,低控制的课堂,常常会给人一种散漫零乱,节奏拖沓,低效失控的感觉。但是不是所有的“俩低”课堂是“低效”的呢?我在教育随笔4提到低结构课堂对孩子构建生成新知识的重要作用,对孩子重要的内在核心学习素养的培养,有着“俩高课堂”所没有的“探索”及“试错”功能。
但高结构的课堂,能不能有低控制?整体设计的高结构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否少控制,让学生在一个尽管严谨慎密的课堂顶层设计框架下,不按“脚本”照单演出,而是有其“真情流露”,“有感而发”,“本色出演”?
预设的“台词”可以按生成情景而修改,教师是导演,而学生成了能自主发挥的真演员,而不是操控在教师手里的“木偶”。高结构的课堂是可以有低控制,在一个剧情结构设计完美,但众演员表演过程灵动鲜化的舞台,是一个能将导演和演员,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互动合作,最大限度融合出彩的教学模式。
当然,低结构,高控制也是一种可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特别在我们的一些需要学生去想象,创造,动手,但又需要集体合作的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由空间,但又要有很具体的指导,要求,规范,如各种实验操作规则。
如果说,”结构”是注重教学过程中各关健环节,元素之间的逻辑关联及整体设计,“控制”就是在教学整体设计实施化中,对过程参与者的掌控引领,对过程程序节奏的实际拿捏把握。
去听好老师的课,每堂可能都不一样,高结构/高控制,低结构/低控制,高结构/低控制,低结构/高控制,无论那一种结构/控制组合,在我们的课堂中,都有其功能与意义!
11